进教材

当前位置: 首页 - 四进四信 - 进教材进网络 - 进教材 - 正文

“文化强国”的中国道路

“文化强国”的中国道路

2011年召开的中共十七届六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战略目标,中国虽然早在上世纪70年代末就进入改革开放的历程,并在很早就提出“两个文明(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一起抓”的战略方针,但对于贫困太久的中国来说,物质文明的建设更是迫不及待的需求。30年多年后的今天,在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强国、创造出令全世界瞩目的经济奇迹以后,如何重塑中华民族曾经的文化辉煌、确立全社会的核心价值体系是个值得深思的问题。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实现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并不比战胜金融危机、稳定物价等经济问题更容易,在一定程度上可能更难。

一、文化强国战略的提出

文化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广泛遇到的普遍现象,我们在填各种表时有一栏目是文化程度,社会上有一个管理部门叫文化局,考古学中有仰韶文化,龙山文化等,理论上西方、东方文化,我们在评价一个人时会说这个人有没有文化,人们对文化的理解千差万别。

概念: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特指精神财富,如文学、艺术、教育、科学等。

举例:1977年夏天,美国外星探测器旅行者1号和2号相继发射,在这次的发射过程中,人类给它携带了代表人类文化的礼物,这个礼物是一套称之为地球之声的唱片。这张照片是由镀金的铜板构成,直径30厘米,可以放映 120分钟。据说,可以在太空中保存10亿年。这套唱片的内容有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是用图像编码录制的115幅照片和图表,介绍了太阳系的概况和在银河中的位置,地球的面貌、人类的科技发展和社会的状况,包括中国的长城和中国人一家人在一起吃饭的照片。第二部分是用世界上60种语言说的问候语,包括中国的普通话、广东话、厦门话和江浙话。第三部分是用声音介绍地球上的各种自然现象,包括风声、雨声和雷声,包括各种鸟兽丛林发出的声音。第四部分是音乐节目,包括贝多芬、巴赫的曲子,各国的音乐,包括中国的古琴。这张唱片装在一个密封的铝盒里,通过探测器带出太阳系,这是地球人送给外星的礼物,我们可以把它看作为人类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结晶,它是文化形态的典型代表。

1.从中国历史发展来看中国在古代创造了辉煌的农业文明,直到清朝中叶还是信心十足,以世界中心而自居。随着西方炮舰轰开中国古老的大门。开始了屡战屡败的历史,由于落后而形成了弱势文化心理。

近代以来,特别是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偌大的中国急剧衰败、不堪一击。为什么?追根溯源,首先还是思想文化的落后。西方经过文艺复兴,思想大解放、文化大繁荣、心胸大开阔、精神大振奋,资产阶级才能完成自己的革命,有了科技大跨越、地理大发现、世界市场大开拓、军事实力大扩张。而中国以儒家文化为核心的传统文化到19世纪变得越来越保守、越来越僵化,致使中国社会越来越封闭落后,乃至龚自珍才有诗云:“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如此沉闷、保守、僵化、封闭的国家,尽管经济总量仍然排在世界前列,但它是无法战胜文化先进、野心勃勃、锐意进取的西方列强,不得不以割地赔款、丧权辱国为结局。

晚清以降,中国人始终处于一种深刻的文化焦虑之中。曾经领先世界数千年的古老文化如何在西方现代文化的挑战下存续,成为无数中国知识分子探求的主题。那个时候,中国人对自己的文化是缺乏自信的,这一点从当时一些知识分子提出“废除汉语”的激进主张中就可见一斑。从清朝末年到现在一直在争论“中体西用”,后来又争论“西体中用”等等,实际上,这些争论背后都隐含着一种共同的思维方式,就是一种弱势文化心理,就是以西方文化为背景,总是绕不开西方文化,要么是学习西方文化的表面现象,要么就是彻底摈弃西方文化,要么就是将西方文化全盘拿来。

苏联1970年至1973年,成功发射了由地面遥控的无人月球探测器,在月球表面上成功地实现了软着陆。我们没有报道,也不组织收看和收听这一盛况。这些年在讨论中西文化的过程中,仍然存在这种弱势文化心理,或防御心理。有的表面上很强势,比如说批判资产阶级文化的时候,表面上好像很强势,甚至还有火药味,实际上骨子里是一种防御心理,是一种弱势文化心理。严重影响了我们的文化建设,也影响着我们的文化外交,影响了我们的文化走出去。这种文化焦虑直到改革开放以后也没有彻底消除。开放之初,中国面临的首要任务是尽快扭转落后的经济,改善群众生活,全国上下聚精会神于经济建设。尽管党和政府也一再强调“两手抓”,但在实际工作中,经济工作的考量要明显优先于文化建设。在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后,这种文化焦虑甚至更加严重。面对国内文化市场的逐渐开放和外国文化产品的大量涌入,我们能守住自己的文化阵地吗?“狼来了”的呼声不绝如缕。

怎样才能增强我们的文化自信,如何激发我们的文化自信心理?面对西方列强的侵略、瓜分、践踏;19世纪末20世纪初,一些忧国忧民之士担心中国在20世纪会亡国灭族。20世纪过去了,中国不但没有亡国灭族,反而逐步走向富强。为什么?原因也是多方面的,其中最重要的是,中国共产党不断结合新的实践,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极大地改变了中国思想文化精神风貌。由此,没有中国社会主义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就不会有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一百多年来,有识之士一直在努力。 孙中山提出了“振兴中华”,毛泽东同志提出要创造我们的新文化,改革之后以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提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特别是近30多年来,我们在创造巨大的经济、政治辉煌成就的同时,也取得了一系列文化的成果,大大激发了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经过文化体制改革的洗礼,中国文化的面貌焕然一新。就规模而论,中国已是世界第一出版大国、第一电视剧大国、第一动漫大国。每年输出国外的各种图书、音乐、影视版权近 6000 种。今天中文是世界第二大传媒语言、第二大商务语言。美国副总统拜登来华访问时多次提到,越来越多的美国人选择中文作为第二外语,就连他的孙女也开始学习中文。中国人已经不再为中国文化的前途和命运而焦虑。我们所要考虑的是如何从“文化大国”迈向“文化强国”。而这正是文化体制改革的目标。看看历史上中国人的各种发明创造,就足以证明中华民族是一个非常富有想象力和创造力的民族。文化体制改革的实践证明:是不合理的体制压抑了中国人的创造力,只要拆掉体制藩篱,中国人的创造力当令世界惊艳。

2.从国际经验来看 任何一个国家要想平稳健康地发展,都需要有两条腿走路,一条腿是物质文明,一条腿是精神文明,或者说一条腿是硬实力,一条腿是软实力。如果硬实力不行,可能这个国家一打就垮、一打就败,如果一个国家软实力不行,精神文明这条腿不行,可能这个国家不打自垮。

美国哈佛大学教授约瑟夫奈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就提出了“软实力”的概念。所谓文化软实力,是指与经济力、军事力、科技力相对应的,通过文化载体和文化方式表现的影响和能力。

约瑟夫·奈认为,文化软实力有“一种靠着吸引而非强制与收买而达到目标的能力”。它看似绵软无形,却有如水银泄地般的渗透力和滴水穿石般的塑造力。它的发挥根本上是靠文化的吸引、精神的感召,具有以情感人、以文化人、潜移默化、润物无声、不战而屈人之兵的特点。文化软实力在行为层面体现为一种能力,这种能力在一个国家或民族内部体现为国家或民族的凝聚力和创造力,在国家或民族外部则体现为渗透力、说服力和影响力。随着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和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的程度不断加深,与科学技术的结合更加紧密,经济活动的文化含量日益提高,文化软实力作为现代社会发展的精神动力、智力支持和思想保证,已经成为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因素。21世纪,如果没有强大的文化软实力,中国就不可能真正实现科学的可持续的发展,更不可能实现真正的和平崛起。

实际上苏联的解体就是一个很沉痛的教训,当时苏联解体的军事势力是可以和美国叫板的,它的工业基础、科技基础、教育基础、基础设施各个方面,在当时也是比较先进,但所有的这些都不能挽救苏联的解体,为什么?就是因为文化软实力的大厦坍塌了、意识形态崩溃了、价值观泛滥了,在这种情况下就没有人为巩固苏联政权、支持苏联共产党去维护。

我们说,没有经济作支撑的文化是飞不高,走不远的;没有文化作内涵的经济体是没有分量、没有发言权的。目前中国的经济实力已到了一个阶段,但中国的文化影响力仍很弱。中央提出文化强国就是要实现文化影响力的突破,使之获得与其经济地位相适应的影响力。

3.从文化领域的文化交流看 在经济领域,我们看到中国的贸易顺差,为我们带来了巨额的物质收益,大量的“中国制造”远销海外;而在文化领域,现在却出现了明显的交流逆差。相对于海外进口文化作品的不断涌入,我们输出的文化产品并不能够与我们的经济地位相适应。中国在对外商品贸易上是顺差,而对外文化传播却存在“逆差”。中国是文明古国,为世界文明作出过贡献,但“四大发明”后,中国对世界文明的贡献减少了。在当今重大发明创造方面,如计算机、互联网、基因等尖端技术上,没有了中国的身影,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的确是迫在眉睫。

这是一个尴尬的事实:当经济领域的中石化、中移动向世界五百强挺进时,我们的文化企业却拿不出一个名扬世界的品牌代表;当美国利用中国的花木兰、功夫熊猫故事拍成电影成功占领中国市场时,中国的创意产业几乎为零。全国 500多家出版社的收入总和,不及德国贝塔斯曼集团一家的年收入。

这是一个悬殊的对比:全世界每100本图书,85本由发达国家流向不发达国家;全世界每100小时音像制品,74个小时由发达国家流向不发达国家;美国生产的电影占全球影片数量的10%,却占用了全世界一半的观影时间。挑战不止于此。当人们赞叹中国经济惊人的成就时,也日益强烈地感到公共文化服务的短缺。城乡之间、东西部之间、不同收入群体之间的文化消费极不平衡,“精神饥渴”在物质满足的反衬下变得愈加强烈。中国文化发展必须面对这样的考题——一面是加入WTO以后势必放开的国内文化市场,一面是我国文化单位与国外文化企业的悬殊实力;一面是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强烈,一面是国有文化单位活力不足;一面是中国在经济、外交上重返世界舞台中央,一面是西方世界带着“有色眼镜”妖魔化中国。一个只能出口电视机而不是思想观念的国家,成不了世界大国。撒切尔夫人对社会主义中国的断言,刺耳刺激却发人深思。撒切尔夫人断言崛起的中国不会成为威胁。中国的崛起曾被称作“21世纪最激动人心的大事”,但这种崛起,不能只是物质财富的剧增、经济格局的重塑,而应伴随社会主义价值体系的传播,推助中华文化的弘扬,否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话语权如何彰显、主动权如何体现?

进入新世纪,尽管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创造了令世界其他地区黯然失色的发展奇迹,尽管我们的精神文明建设、各项文化事业取得了令人振奋的长足进步,但文化领域面临的挑战前所未有。

面临这种新形势、新机遇、新挑战,我们为了更好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必须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4.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奋斗目标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的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

文化三自:包括文化自信、文化自觉和文化自强。

文化自信:在当前形势下,党提出文化自信非常重要。文化自信问题是针对我们的文化不自信而提出来的,即针对文化自卑心理、文化弱势心理、文化防御心理等等提出的。文化不自信是有历史原因的,中国人的文化自信,经历了自满自足到失落回归的漫长曲折过程。

文化自觉:它指生活在一定文化历史圈子的人对其文化有自知之明,并对其发展历程和未来有充分的认识。换言之,是文化的自我觉醒,自我反省,自我创建。文化自觉要求责任担当。费孝通提出了“文化自觉”的概念,强调面对全球化的推进,中国人不仅要了解世界,还要了解我们自己,包括我们的现在和过去,以提高文化自主能力,掌握文化发展的主动权。“文化自觉”要求责任担当,就是把文化觉醒付诸行动,自觉承担起推动文化改革发展的历史重担。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把文化建设摆在全局工作重要位置,把文化建设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积极主动地担当起发展文化的历史责任,是文化自觉最重要的含义。全社会特别是各级领导同志要有高度自觉的文化担当。从一个党来说,有没有强烈的文化担当,反映着这个政党的理想追求和精神面貌,是一个政党是否成熟、是否有生命力的重要标志。

在17-19世纪,世界文化中心在欧洲,20世纪在美洲,21世纪要转向亚洲。当年我们学习西方,就源于改革开放初期,我们中国的经济相对于美国底子太薄,美国的经济总量是我们的数十倍,这才引发了中国人民奋起学习西方,中国知识分子全面接受西方模式的热潮。所以说,文化发展取决于经济发展的脚步,谁是世界经济前三名,世界文化就跟着谁走,世界各国的文化就跟谁学。30年后,我们国家的经济总量已经跃居世界第二位,全世界都开始调头向中国学习,而这个时候我们自己却还在学习西方,没有调过头来。这是由于我们的文化发展模式还停留在过去的30年,没有发生新的文化觉醒,我们的不少知识分子仍然沉湎在学习西方的状态之中。这个世界文化中心,中国是主力,但不是全部,还包括日本、韩国和印度,组成了一个大的文化板块。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不可能有永远挺立在世界发展潮头的国家,一个国家引领世界发展的潮流基本上也就是五六十年的周期。美国华尔街革命,要反对美国政治的权钱交易、两党政治以及社会不公正。如今已逐渐成为席卷全美的群众性社会运动。中国若要抓住这次世界发展的大机遇,就需有文化发展的新觉醒。

世界文化潮流有一个规律性,那就是世界各国跟着世界前三名走,前三名引领世界发展潮流。资本主义国家处于前三名,世界就跟着资本主义的感觉走。社会主义处于前三名,世界各国就跟社会主义学。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条道路的较量,终究靠实力说话。经济发展是实力,是火车头,是“牵引机”,“牵引”世界经济发展。发生“牵引”影响的是文化。必须通过文化来引导,经济模式本身是一种经济文化问题。如果文化跟不上,那是暴发户,是没有文化的发展。今天,中国经济总量已经达到世界第二名,到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之际,我国将达到世界第一位。所以,就有了一个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奋斗目标。实现这一目标,一是奔向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年,整合各种文化资源与文化力量,启动文化大发展与大繁荣的步伐,不断提高文化建设科学化水平,为建成为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打下坚实基础。二是奔向新中国成立100年,通过深入推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不断吸收借鉴国外优秀文化成果进行再创造和集成创新,第一步实现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伟大梦想。为此要着力破除经济建设是硬任务、文化建设是软任务的错误观念。文化建设和经济建设是同样重要的硬任务。必须把文化建设列为事关社会主义建设成败的硬任务,抓紧抓实。要把文化改革发展成效纳入科学发展考核评估体系,作为衡量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工作业绩的重要依据。最后,文化自觉,更要求头脑清醒。抓文化发展,要从实际出发,研究和尊重客观规律。只凭主观愿望,不顾客观条件,乱上文化项目,是可怕的“文化大跃进”。

文化自强:文化自强与文化自觉、自信是一个整体。文化自强是文化自觉、自信的延伸,需要文化自觉和自信作基础。可以说,没有文化自觉与自信,谈不上文化自强。自强是在自己坚实的位置上开始的。对自己的文化抱虚无感,是无法找到位置的,就会局促不安、尴尬不适、常处被动精神状态。中华文化与外国文化交流,需要经过理性自觉、产生理性自信、然后有自强心,在此基础上怀有平等意识。否则,自惭形愧是无从谈起文化问题的,只能是奴隶文化。

我们相信,90年前在新文化运动背景下成立的中国共产党,曾开始过一段“文化救国”的历程,而今,带领中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中国共产党将再次开启“文化强国”的新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