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动态 | 会议简报 | 基层风采 | 党建知识 | 党员先锋 | 发展成就 | 代表心声 | 党代会图片 
党代会专题
爱 并 快 乐 着——记2009黑龙江高校辅导员年度人物张宁
2016-04-15 16:14  

春暖花开的时候,她为学生建立希望的心;

艳阳高照的时候,她给学生带来关爱的心;

枫叶红了的时候,她帮学生培养成熟的心;

白雪皑皑的时候,她送学生一颗温暖的心。

思绪海阔天空,约定山高水长——如同那没有尽头的四季转换,如同那永无止境的理论创新,如同那对学生生生不息的实践指导。这,就是张宁的生命交替。

张宁,女,1979年生,中共党员,在读硕士。现任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党委组织委员、团总支书记、专职思想政治辅导员,学生党支部书记。

张宁同志自2001年毕业留校工作以来,始终摸爬滚打工作在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第一线,她爱岗敬业、恪尽职守;细致入微、任劳任怨,敢于创新、乐于奉献。她坚持学习,准确把握当代大学生的思想动态,善于做耐心细致的思想工作,及时解决学生中存在的思想问题和实际问题;对在高校中如何开展好思想政治工作有深入的思考和研究,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工作。深得师生的好评和肯定,在学生中具有很高的威信和影响力。

九年来,带着一份对教育事业的执著,一份对学生工作的热爱,她从一名青涩的大学毕业生成长为一名成熟的学生工作者,伴着泪水和汗水,更伴着收获和笑声,她走过了人生一段最值得记忆和骄傲的日子。九年,改变的是容颜和年轮,不变的是她对学生的无限爱心和快乐天性,不变的是她对辅导员工作的热爱之情。作为全校在辅导员岗位上工作年限最长的辅导员,当她有机会选择一个更好的部门和工作时,她毅然选择的是坚守自己的岗位和学生,她把辅导员工作作为一项神圣的事业,以自己质朴和快乐的天性,尽已所能,培养和帮助学生,做学生人生的导师,做学生成长的引路人,为他们精彩的人生开启美好的生活起点。多年来,她所负责学院学生工作平稳,未发生任何突发和重大事件。

一、坚持学习 把握前沿 倡导主流文化——坚持开展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

1、注重加强理论学习,努力提高个人修养

当今知识经济正显端倪,信息社会初具雏形。知识的生产与创造日新月异,严峻的挑战面前,张宁同志根据自身实际,不断自觉、系统、深入地学习,通过和全省各高校辅导员的网络沟通交流,掌握学生动态和发展趋势。去年,她考取了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研究生,并积极研究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参加了学校学生工作课题的研究工作,发表论文一篇,利用业余时间学习了辅导员工作的理论书籍和青年发展史。先后参加过牡丹江团市委和黑龙江省高校工委学生处组织的团干部培训班,进一步提高了自身政治理论水平,增强了政治素养,逐步提升了自身业务水平和人格魅力。

2、加强学生党支部建设,注重大学生党员教育和培养

坚持用正确理论指导学生,开展党员理论学习小组活动。坚持上好每一堂党课,经常与重点培养对象谈心交流。把大学生入党前、入党时和入党后的教育作为工作核心,积极引导大学生树立共产主义理想、坚定社会主义信念,实现大学生党员组织入党和思想入党的统一。同时,严把党员发展关,党员发展工作受到学校组织部的高度好评,被评为“免检单位”。多年来,开展了“学生党员责任区”、“学生党员兼职班主任”等活动,进一步增强了学生党员的责任意识和服务意识,更好地发挥了大学生党员先锋模范作用。针对大学生党员教育管理的特点,抓住大学生党员干部教育的关键环节,增强大学生党员干部的党性观念,大力宣传优秀学生党员事迹,以榜样的力量影响和带动学生,并从生活、学习、工作中全方位关心他们的成长,为他们创造一个宽松、愉悦的工作环境。同时,邀请学校领导和专家为大学生党员作专题辅导报告。学习活动灵活丰富,以全院或年级为单位组织学生党员集中学习,或以各年级学生党支部、团支部为单位分头学习,或以典型人物、典型事件、典型集体为切入点开展学习,利用网络优势,建立了学生、团支部、党支部QQ群。积极倡导主流文化,坚持以高雅的文化影响学生。

二、爱心育满天下,联动助就学生,积极探索学生工作新思路

1、创新性地开展学生思想政治工作

辅导员承担着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是大学生确立人生目标步入社会前这个过渡阶段的导航者。面临不同年龄阶段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存在的诸多新课题,面临当今就业压力大出口窄的严峻形势,她迫切要求自己要有知识、有水平、有广泛的社会联系网、重研究、重探索,切实扮演好“管理者”和“服务者”的角色。针对当代大学生具有个性突出、务实创新、信息来源广泛和对外界影响敏感等特点,她认真研究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规律,用爱心开启学生的心灵,积极探索大学生易于接受、丰富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方法,利用发放贫困生补贴,开展诚信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感恩意识。通过解决寝室矛盾,教育学生学会宽容与换位思考。她与学生们保持心与心的沟通,用心去观察和了解学生的心理动向,不放过每一个学生遇到的困难,不管是心理方面、生活方面还是其他方面,真正把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做好、做活。

在从事学生日常管理工作的同时,针对理科学生的特点,张宁同志发散性、创造性地开展学生校园文化活动,用丰富、高雅、活泼、向上的校园文化陶冶学生的心灵。针对师范学生的特点,开展三笔字训练及比赛,定期进行展览评比。组织非师范专业学生参加科技创新大赛,提高实践动手能力。每个学生的成长成才,都牵动着她深深的情感,为了给学生们提供一个展示自己才能的舞台,张宁同志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采取民主集中制原则,注重在工作中集思广益,开拓创新,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各类活动,让每个学生都成为组织者和参与者,在丰富了学生课余文化生活的同时,使普通学生找到自身的闪光点,挖掘内在的优势,从而树立自信心,找到努力的方向。在活动中,学生干部的组织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和创新意识也得到了较大的提高。同时,组织活动注重体现科研学术性特点,开展与专业紧密结合的第二课堂活动,促进全院学生综合能力及素质的全面提高。所带的学生中6人分别获得省级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荣誉称号,10余人获得国家奖学金。2个团支部获得牡丹江市优秀团支部荣誉称号。

2、关注弱势群体,资助困难学生

作为四个年级10个班517名学生的辅导员,她急学生之所急、想学生之所想,用奉献的心、真诚的心、关爱的心和师爱博大的胸怀去关注和接纳每一个学生,她积极为学生提供生活指导、成才规划、心理咨询、就业指导等帮助。为了便于学生与她联系,她的手机24小时开机,每天清晨睁开眼睛第一件事就是要看看手机,看没有学生给她发信息,有没有事情需要她帮助解决;每天一上班,她就打开邮箱和QQ,收阅和回答学生的邮件和留言;每当新生入校的日子,都是张宁同志最兴奋最忙碌的时刻,她会细心的不停翻看档案,工作之余,每周晚上深入20多个学生寝室,每周都要找五个人聊天谈心,记住她们每个学生的名字,了解每个学生的特点。由于师范专业的学生多为家庭困难的学生,她耐心地与每个困难学生及家里沟通,了解学生性格特点和困难所在,针对每个学生的不同情况,在思想上鼓励其自强自立,树立自信,行动上一直为学生联系助学岗位和家教兼职岗位,几年来多达4000余个。2007级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学生刘凤杰,作为一名贫困生,面临着精神和经济上的双重压力,父母因为家庭困难不同意她继续读书,她顶着父母的埋怨,利用假期的时间在外打工,靠自己的力量赚取了一部分学费来到学校,可是由于小时候上学很远,她的双手被冻伤,落下了残疾,不能正常发育,手指很短,而由于高考志愿报的不科学,以高分被非师专业录取,但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对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要求很高,又给这个疲惫不堪的孩子带来了新的困难。在了解了她的实际情况后,张宁同志积极地向学校的相关部门反映情况,努力争取,最终得到校领导的支持和许可,将她由非师范专业调至师范专业。面对这样的安排,刘凤杰同学激动地流下了热泪。2003级的学生苟娇娇,从小父母离异,在上大学时得知母亲肝癌晚期,一直心情沉重,不能适应大学的生活,张宁同志就多次找其谈心,安慰和鼓励她勇敢地面对困难。不久后,该生的母亲因病离世,张宁又在第一时间来到她的身边,帮助她调整情绪,走出阴霾,并在随后的大学生活里,给予她经济、物质、精神上多方面的帮助,该生也因此找到了自己努力的方向,学习成绩优异,多次获得专业奖学金,并在张宁的鼓励下,参加班级的竞选,担任学习委员,为全班同学服务,帮老师分忧,以此来回报老师和学校的关爱。每年有很多学生因为学费不够而着急,她多次拿出微薄的工资为学生垫付学费近两万元,让学生感受到了来自老师的温暖和爱心。2004年8月25日,2004级物理学专业新生王平欢一直站在办公室门口,面对手中仅有的千余元而不停落泪,当张宁老师看到后,及时了解情况,毅然决定自己先帮他解决学费问题,而毕业一年后学生回来还钱时,她却婉然谢绝地说:“你能回来看老师已经很高兴了,刚工作各方面都需要钱,你先拿着吧!……”。这样的故事仅仅是她九年工作的瞬间,学生会永远记住这个名字——张宁。2009年10月15日,那是2009级学生付志君永远无法忘记的日子,面对甲型H1N1流感的肆虐,经体温测量被怀疑是疑似病例,当他得知后内心无比的恐惧,同学朋友的敬而远之,让他再也承受不住压力几乎崩溃。这时,张宁老师母亲般的手第一时间伸向了他,从始至终陪着他在医院检查,而自己回到家中自行隔离,面对3岁儿子声声“妈妈、妈妈”的呼喊,她却只能戴着深情远远的看着。这是一位平凡的老师,用心在辅导员岗位上默默书写着师爱的博大。

3、真抓实干,全力帮助学生择业、就业

近年来,师范院校毕业生就业市场形势日趋严峻,学生的就业压力很大,无论酷暑严寒她多次陪同学生到各地招聘会。参加工作,她就迎来了东北三省高师协作体首次就业洽谈会,身患感冒,嗓子嘶哑,她一直陪着学生在东北师范大学招聘会的场门外站了三个多小时,等候入场,用对学生深深的关爱抵挡着刺骨的严寒,可她的心中依然是温暖的。面对用人单位的严格用人标准,她为学生出谋划策,积极主动向用人单位推荐自己的学生。她深刻认识到面对就业形势的严峻,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创建社会就业联系网络的重要性,她开始从一点一滴抓起,建立毕业生和在校生之间的联动桥梁,整合社会资源,时时查找发布的就业信息,为毕业生拓宽就业途径。帮助毕业生分析就业形势,寻找身上的优势,准确定位,鼓励学生立足基层,支援西部、到农村支教,使学院就业率始终名列学校前茅。2003届优秀毕业生李彪同学到甘肃玉门支教一年后以优异的成绩考取北京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毕业后到中国科协工作。2009届的毕业生中有5人到农村支教,为农村基层教育服务。

三、在无私奉献中成就事业,在志愿服务中挥洒青春

张宁同志出身教师家庭,从小就非常尊重老师。教师在她心目中,是知识的化身,是智慧的源泉,是道德的典范,是人格的楷模,是先进思想文化的传播者,是莘莘学子人生启蒙的引路人。因此,她非常热爱教育行业,也立志成为一名人民教师,希望用努力和真诚,引导学生积极进取,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

1、言传身教,润物无声

作为辅导员,她深知言传身教对学生所产生的影响力,她十分注重自身的人格修养,为人朴实、坦诚,用自己所掌握的人文科学知识、所具有的良好道德品质感染学生,带动学生。她尊重学生,真诚地对待每一位同学的情感,把学生当作知心朋友,建立起平等的、朋友间的师生关系。针对大学生中存在政治信仰迷茫、理想信念模糊、诚信意识淡薄、社会责任感缺乏、团结协作精神较差、心理素质欠佳等问题,把对学生进行理想教育、感恩教育、挫折教育等融入到学生活动中、学风建设中和涉及到学生切身利益的事情中。日常活动注重多样性、趣味性、生动性,结合专业特点和不同类型学生的特点,积极组织寓教于乐的活动,如入学教育、主题团日活动、青年志愿者活动、义务劳动等,通过活动使学生感受生活的意义,得到心灵的触动,促进学生全面成长与成才。她不仅仅满足于与学生“打成一片”,更牢记自己作为“师者”的责任。在实际工作中,平时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要先做到。无论是上课还是开会,她都要求同学要有时间观念,有利于今后适应社会的需求。要求学生对待工作,态度认真负责,该同志就是以这样认真的态度去对待每一项工作。入学教育、军训、新生文艺汇演、运动会、“一二•九”合唱等活动,她不顾幼小的儿子在家中苦苦企盼妈妈的到来,却经常全程陪同到深夜,每次劳动总能看到她忙碌的身影,每次学生活动的开展总会听到她悉心的指点。有时面对学生的一个问题,一天要回答几十遍,但她总是能耐心地给予解答,尽管在很累的时候,在心情不好的时候,都能调整并保持一种良好的心境,从不把个人情绪带到工作中去。该同志的这种敬业精神、对待工作的负责态度时刻感染着身边的每个人,教育着学生们对待每一件工作都要有责任心,要有始有终。

2、爱岗敬业,热情饱满,律己育人

“人格之于人,恰如花香之于花。”人格高尚的教师才能征服学生的心。教师的职业应该不仅仅像蜡烛,更应该像泥土,使每一颗种子都能从中汲取丰富的营养而健康成长。几年来,她始终牢记自己是学生的教育者、生活的导师和道德引路人,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我校教育事业中。作为一名“老辅导员”,每当有新的同志加入到辅导员队伍时,她都能积极投身于全院团干部的培训工作中,而且不厌其烦,手把手地教,努力把自己的经验传授给年轻同志。同时,不忘记与这些刚毕业的新生力量谈心交流,了解不同院校当代大学生的思想动态,掌握第一手资料,及时调整工作思路,开拓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方法。她一直顾全大局,从不搞特殊化,甚至比年轻人更有干劲。2006年,怀孕中的张宁同志一直在上班,坚持在工作第一线,直到生产前一天才回家休息,5月初,刚生产完的她,在家中召开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第十九届团总支学生会换届工作会议,完成和做好学生会的竞选换届工作,而她在家仅仅休假了月余就积极投身于工作中,因为她知道这时正是大四学生即将离校、在校生期末考试之际,学生安抚、毕业生装档、期末考试动员等大量的工作都在等着她。幼小的孩子需要她的照顾,可她更放心不下即将远行的学生们,每天和毕业生谈心,千叮咛万嘱咐,如何去工作,如何去为人处事,如何如何……

四、九年磨剑,硕果累累

“面壁十年图破壁”,张宁同志在辅导员工作任职的九年时间里,低调做人,踏实做事。激情源自热爱,创新铸就事业。张宁同志热爱她的事业,在平凡的岗位上做着平凡的事。2003年获得牡丹江市“优秀共青团干部”荣誉称号;2004年获得黑龙江省高等学校“学生工作先进个人”荣誉称号;2003、2004年度院级“管理育人先进个人”荣誉称号;2004、2006年度院级“优秀共产党员”荣誉称号;2007年度院级“优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荣誉称号;2008年牡丹江市“模范党务工作者”荣誉称号;2008年度院级“模范党务工作者”荣誉称号。

“人的生命是最宝贵的,当你回首往事的时候,不应该为碌碌无为而悔恨……”。可以说九年来,张宁把自己最美好的青春年华奉献给了她深深热爱的辅导员工作。与她同期的和在她之后的辅导员都先后离开了这个队伍,而她多年来,无怨无悔地工作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第一线,辅导员这平凡的岗位是她一生的选择和永恒的事业,她把自己的爱和快乐永远奉献给她所深爱的学生。她将继续积极拼搏,迎接挑战,无私奉献,铸就每个学生的光辉人生!

关闭窗口
 
版权所有:网站名称加版权信息 中国-西安博达软件 邮政编码:710065
E-mail:webmaster@xxx.com 备案序号:陕ICP备1234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