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动态 | 会议简报 | 基层风采 | 党建知识 | 党员先锋 | 发展成就 | 代表心声 | 党代会图片 
党代会专题
默默耕耘二十载 丹心一片育桃李——记黑龙江省模范教师孟令霞教授
2016-04-15 16:22  

孟令霞,1969年生人,中共党员,博士,教授,俄语教师。校级优秀课《俄语语言学》负责人,省级精品课《基础俄语》主讲人,经贸俄语方向带头人。从教20年,凭着强烈的敬业精神、高度的责任感和对教育事业的执着,在平凡的岗位上作出了不平凡的贡献。

以立德树人为根本,敬业爱生,教书育人

“教师是奉献的职业,选择了教师,就意味着奉献。”这是孟令霞同志投身教育事业以来坚守的理念。参加工作以来,她始终严格要求自己,工作勤勤恳恳、任劳任怨。为了工作,她经常加班加点,甚至在孩子考学时,也没有请过一天假。然而,对待同事和学生,她却总是满怀激情,当有同事因病因事不能上课时,她总是主动帮忙代课;当学生备考研究生时,她都给予悉心的指导,复试前总是为他们进行大量的考前训练。为了开阔学生视野,提高学生的语言实践能力,她精心设计实施培训方案,先后有6名学生获得俄罗斯高校俄语写作大赛奖,其中,有1名学生获一等奖并代表中国东北赛区参加在圣彼得堡举行的颁奖大会;2009级学生有10余人晋级东北网俄语大赛复赛;在2012年牡丹江外事杯俄语大赛中有1人获一等奖并获赴俄短期学习的机会。在指导学生八级和考研方面她做了大量工作,使俄语专业考研率、八级过级率有了大幅度的提高。她培养的毕业生已近百人,他们中有的成为中国石油、中国电力等大公司驻外代表或翻译(陈双悦、毛艳奎、张洪全等),有国家留学基金委公派的研究生(冯伟、王洪志),有的成为高校教师(冯晓伟、唐秀美、赵彤宇等),有的成为外事公务员(高瑞阳、陈雪峰、陈雷等)。这些优秀毕业生以其扎实的语言基本功和较强的实践能力和吃苦耐劳的精神受到了用人单位的青睐。

注重人才培养质量,创新教学模式,提高实践能力

从教20年,“让每一位学生在她的课堂上都有所收获”是她事业追求的目标。

在教学中,她潜心钻研教学内容,广泛汲取营养,及时进行教学反思,捕捉新的教学信息,勇于探索语言教学的规律,大胆采用新的教学手段,不断探索基础俄语、高级俄语等课程的教学模式。为了探索新时期外语人才培养模式,她将2011级经贸俄语一班作为教改项目的实验班,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因材施教,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早来晚走已成为了她的习惯,每次课她都提前15-20分钟到教室,坚持用早读时间对学生进行独白语训练。为了提高学生的语言实践能力,她还利用业余时间对学生进行演讲、翻译、会话专题的“模式训练”,使学生的语言学习兴趣更加浓厚。

教育科研成果突出,推广运用成效显著

孟令霞同志注重课题研究和教育教学实际相结合,总是善于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思考,在思考中实践。她承担的省级教改项目《三型一化外语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为探索适合外语人才培养模式提供了范例。她参与主编的《俄语交际语法教程》和《俄汉双向全译翻译实践教程》等教材在国内很多高校作为专业教材使用,并得到了广泛认可和好评。

由于教学成绩突出,2009年以来,孟令霞同志先后获得“教学优质奖”,“校级优秀教师”等荣誉称号。2013年,作为第一参与人完成的省级教改工程项目《俄语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体系的探索与实践》获校级教学成果一等奖。

多年的教学经验让她深刻认识到,不断学习是提高专业水平的唯一源泉 ,近五年来,该同志在《外语学刊》、《国外理论动态》等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12篇,主持省部级教改科研项目3项,参与国家社科、教育部重大课题2项。主编或参编教材5部,完成专著1部,译著1部。

从教二十载,她始终坚信“痴心一片终不悔,只为桃李竞相开”的理想,只要辛勤耕耘,挥洒汗水,一定能做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让桃李香满天下!

关闭窗口
 
版权所有:网站名称加版权信息 中国-西安博达软件 邮政编码:710065
E-mail:webmaster@xxx.com 备案序号:陕ICP备1234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