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动态 | 会议简报 | 基层风采 | 党建知识 | 党员先锋 | 发展成就 | 代表心声 | 党代会图片 
党代会专题
此女若柳 柔而有韧——记市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张高华
2016-04-15 16:13  

她,犹如柳枝,柔而有韧,柔的是她的相貌,她的内心,她的待人方式,韧的是她的坚毅,她的拼搏,她对梦想的追逐。她就是体育科学学院副教授张高华老师。

求学与成长

她从小热爱体育,却在高考失利与体育无缘,但她未曾放弃。机械类专科毕业后,已有工作的她,依旧对体育特别关注。一次偶然的机会,她得知体育也有研究生的消息,瞬间,心中埋藏已久的那份热爱又再次燃烧起来。2003年,她考入了天津体育学院以体育人文社会学为专业主攻体育教育,毕业后在秦皇岛一所高校任教。两年的努力工作为她争取到了08年北京奥运会秦皇岛分赛区组委会秘书部负责协调工作的机会。她是一个不甘平庸的人,在奥组委工作的过程中,她渐渐感受到自己在专业上的不足,萌发了继续深造的念头。为此,她不惜与原工作单位违约,考取博士,继续在北京体育大学学习体育人文社会学主攻体育教育。在北京读博期间,她更是用力抓紧珍贵的机会。在博士一年级下学期就被选拔至朝阳区体育局挂职锻炼,任局长助理,参与基层的体育管理和组织活动。在博士二年级时,又被国家留学基金委公派至美国访学一年,在那里她真正的接触到了世界最发达的体育产业和体育教育,并进行了系统的学习。读博期间的经历更加历练了她,也让她更坚定了自己要走的路。

2011年,博士毕业,她来到了我校任职,这个选择我们看来或许出乎意料,但当她谈到自己与牡师院时,就像孩子谈起自己的家一样。她说,当时自己的条件吸引了不少高校,但牡师院对体育学科的重视,人性化的管理和宽松的发展空间吸引了她,并且来到这里工作一段时间后,不仅没有因为地处偏远而不适应,反而对师院产生了归属感。师院宽松的发展平台让她对体育的热爱只增不减。

教学与科研

张高华老师一直承担体育教育专业、社会体育专业本科、研究生专业课程的教学任务,年年超额完成学院规定教学工作量,先后讲授过《体育社会学》、《健身概论》、《体育科研方法》、《体育健身俱乐部经营管理》和《锻炼心理学》等课程。她非常重视教学改革,不断探索和尝试新的教学方法。她认为教师不能只是照本宣科,只是做一个念稿人,必须将自己的实践经验和社会阅历融合到教学授课之中。上每一门课前,她一般会首先告诉学生,上这门课的用处。由于本科生人数比较多,大班教学 ,很难兼顾到所有的学生,她曾经尝试把学生分类 ,比如有考研的、有打算直接工作的,有以后想当老师的,她便会根据他们以后各自可能的需要,调整教学内容 。她还会分类跟他们谈话,了解他们真正需要什么。张老师常说,“经常听到学生说,老师学了这个后有什么用,那我们老师为什么不根据学生的需要和课程特点去建构学习内容。”几年前,张老师就意识到这个信息高度发达的时代对传统教学带来的挑战和冲击,于是,她会在她的教学过程中,不断的去尝试改革,比如反转课堂、过程评价、学生小组讨论,同学互评等等各种方法去刺激教学的各个要素。同时,她在美国期间特意选了十几门不同的课程,为的就是把这些课程当中学到的教学的方法和理念融合到自己的教学课程中,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成果。

在繁忙的日常教学工作之余,她还不忘总结经验,撰写了多篇教改论文。其中《我校体育教育专业1、一、0培养模式研究》被《教育界》杂志收录,并在2012年获得省级教学成果二等奖、院级教学研究成果一等奖。科研是教学的基础与保证,在认真完成教书育人工作同时,她惜时如金,积极学习专业基础知识,关注学科发展的前沿动态,努力保持、提高自己的科研能力和业务水平。自参加工作以来在各级刊物上公开发表论文共计20余篇。主持和参加课题省市及院级课题共计5项,主编和参与著作编写1部。并在2013年获得国家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立项资助,成为我校建校以来第一位获得此最高科研立项的青年学者。

国家级科研立项

在申请国家级课题之前,她就一直对弱势群体的体育锻炼行为感兴趣,她的硕士论文和第一篇核心论文,也都是跟弱势群体体育锻炼有关的。曾在湖北武陵山区的一段近三个月的生活经历,让她发现那里的农村地区有许多留守儿童。这些贫困家庭的孩子明显的营养不良,也缺少活力,当时她就在想能为他们做点什么。恰好当时国家正在大力扶贫,她想如果让这些孩子能够参加体育锻炼,体育一定会给他们带来快乐,也会让他们更加活泼,除了能让他们身体强壮,还会给他们带来希望。于是,她进行了简单调查,发现偏远地区农村学校的学生,开展体育活动困难重重,或者压根没有体育课。这一发现促使她想继续探索下去,于是萌生了以《我国集中连片特困区农村中小学体育发展困境与对策》为题申请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的想法。

然而,作为一所地方本科院校的教师,想申请国家级的社科基金项目可不是件容易的事。在确立研究方向后,张老师的团队主要进行了开题和相关论证的工作。她所在的体育科学学院对她的科研工作十分支持,为她的团队邀请了该领域的专家,提供专业上的指导。张老师无论在教学上还是科研上,她都坚持互动与带动,她的课题组一共五名成员,由体育科学学院年轻的教师和经过层层选拔科研能力突出的研究生们组成。课题中调研这部分的工作,都要依靠这些研究生们来完成。他们对14个集中连片区进行抽样和实地调研,进行问卷访谈。调研工作对还没有太多科研能力的研究生来说毕竟还是有所困难的。于是,张老师几乎每周都要为他们开个总结会,针对不同情况进行个别培训辅导。初期的工作是最繁琐的,调研人员的培训和选择,调研区域的协调调研回来后的资料整理,总结会上的讨论,几乎每个星期都有。回想起课题申报那段日子,张老师说:“通过两三个月的前期调研,在最后提交申请书阶段,又连续几夜没合眼,每天不得不靠浓茶保持清醒,第二天还要给学生上课,有一天差点在课堂上昏厥。”功夫不负有心人,这个项目终于在2013年被正式立项。

项目立项了,科研团队成立了,管理成了最关键的事情。在科研团队管理上没什么经验的她边做边总结,发现了科研最重要的一点——共享。于是,她建立了属于课题组的qq群,把相关的材料全传到上面,每一阶段的工作计划也都放在上面。每一个成员作工作之前,她都会让他们写计划,修改完后也传到上面,保证大家都有一个相互学习的过程,也避免了同样的问题每个人都去重复告知。另外,在科研开始之前,团队成员都签订了数据的保密协议,还给没有买保险的同学买了人身保险,以免调研途中的意外。对于一些基本的科研道德,张老师也都是在反复强调,很多时候,除了作为一个项目的负责人,她更多的是老师的角色,作为一个过来人,去给团队成员的学习和成长提一些建议。

国家级课题的最重要一项工作就是调研,选择一个较为有代表性的区域调研,有利于今后由试验区向全国多地拓展。课题组在调研地点的选择上,煞费苦心,最终确定了地处偏远的贵州省瓮安县。这是一个典型的留守儿童很多的乡县,孩子们经常性面临体育课被挤占、体育课不重视、家长不支持等让运动成为了奢侈。为了改变这一现状,也正值项目进入最后攻坚阶段,今年11月24日张老师派出了经过严格培训的体育科学学院四位研究生,去往瓮安县开展为期两个月的“协同教育实验”和田野调查。让四位研究生调研者完全融入当地的两所学校,和这两所学校的师生打成一片,真实的了解他们的生活状态、想法,并采用家-校-社区协同的方式解决农村学校体育发展的一些困难,为此,这几名同学每天带领孩子上体育课,家访,带领他们进行体育活动。经过周密的考虑和认真的论证,他们选取了两个体育项目,一个是徒手的健美操和体育舞蹈,另一个是足球。为的是适合低龄儿童的特点,再一个就是这两个体育项目对于体育场地的要求不高,此外这两个项目孩子们也比较感兴趣,而且这两个运动项目对身体的锻炼都比较全面,有益于孩子们的身心发展。此外他们还建立了家-校-社区的合作平台,每天三方都会发布一些沟通的信息,到目前为止,这个实验设计的效果远远超过了预期,效果非常好,尽管最终的实验数据还没有完成,但是学校的老师、孩子的家长都看出了孩子的变化,体育的魅力发挥了作用。张老师说:“很多家长对我们千言万谢,这些孩子现在已经非常不舍得我们这几个同学的离开了,他们感到这段时间很快乐。我们看到这些都非常有触动,也鞭策我们认真的工作,如果有条件和能力,我们真的想一直对这些孩子跟踪下去。”

对于在贫困山区的孩子们来说,利用器械运动是一件十分奢侈的事情。为此张老师成立了一个名为“山区儿童梦想足球计划”的公众号,想让更多的人去募捐一些体育器材,这一募捐活动一经开展就得到了社会上许多人的支持,各种不同的体育器材在募捐现场堆成了山,有的人还捐献了自己的衣服。由于特困区的交通实在不便,许多路程只能徒步前行。于是,最终决定只接受足球这一方便携带,易于使用的运动器材。这一富有温情的课题也给张老师带来了不少感触:“ 这个课题本身是关注弱势群体的,学生每一次调研回来, 他们自己都能受到很大的触动,我发起的一个捐助足球的公益计划,学生为了募集一点经费。他们都会早晨很早起来,把学生捐赠的旧衣服拿到早市上去卖。他们在默默的做一些事情。而且。是发自内心和心甘情愿的,他们也会经常给我一些灵感和启发。我自己也经常会被感动,我觉得这样的教育要远远胜过千言万语。”

专注与坚持

一件事情一旦开始,就必须坚持走下去。有时候,人只能专心致志做一件事。一心扑在科研上,使得张老师把个人爱好抛到了后面,她几乎没有周末,也常常顾不到家,一岁多的孩子也只能由她的父母代为照顾。然而,她说,每个人每时每刻都在面临一些选择,当下,她的选择是保质保量的把这个课题完成。在时间和精力上必须有所侧重,可能会少一些陪家人的时间,可能会少一些娱乐和休闲,可能会放弃一些别的机会,但这些都是必须的,做任何事都会有机会成本,而且这个事又是自己喜欢的事情,所以对于这些付出她也是无怨无悔。

采访的最后,她为正在科研路上的奋斗的年轻人们提供了一些她的建议:“做科研要保持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时刻有对问题敏锐的观察和思考,并且用科学的方法进行论证和分析,同时,用恰当的文字表达出来”。她同时也强烈呼吁大学生们有机会能去支教,去体会这些孩子们对知识的渴望,让“足球计划”一直延续下去,让更多的孩子们能够感受到体育的魅力。

关闭窗口
 
版权所有:网站名称加版权信息 中国-西安博达软件 邮政编码:710065
E-mail:webmaster@xxx.com 备案序号:陕ICP备1234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