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章制度

当前位置: 首页 - 规章制度 - 正文

中共牡丹江师范学院委员会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宣传思想工作实施意见

为了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学校宣传思想工作,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牢牢把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按照国家和省相关文件要求,结合我校实际,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强化政治意识、责任意识、阵地意识和底线意识,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深入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为主线,以提高教师队伍思想政治素质和育人能力为基础,以开展双“四进”增强“四信”活动为重点,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坚定广大师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基本原则

(一)坚持党性原则、强化责任。切实担负起政治责任和领导责任,做到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

(二)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坚定理想信念,坚持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师生头脑。

(三)坚持标本兼治、重在建设。强化依法管理,加强制度建设,把学校建设成为学习研究宣传马克思主义的坚强阵地。

(四)坚持改革创新、注重实效。准确把握师生思想状况,创新工作理念和方式方法,增强解决问题的针对性实效性。

(五)坚持齐抓共管、形成合力。推动校内外协同配合、全社会支持参与,构建高校宣传思想工作新格局。

三、主要任务

(一)坚持“四个引领”,巩固学校宣传思想理论阵地

意识形态工作是党和国家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高校作为意识形态工作前沿阵地,肩负着学习研究宣传马克思主义,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的重要任务。

1.坚持理论引领。加强理论宣传教育,壮大主流思想舆论,构筑全校师生美好愿景,汇聚学校科学发展的内动力。一是建立健全师生理论学习制度。以校院两级党委中心组学习带动全校师生政治理论学习;二是坚持“三会一课”制度(支部党员大会、支部委员会、党小组会、党课)。学习讲话精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中国梦等马克思主义最新理论成果;三是开展“名家讲堂”活动。邀请国家、省市资深专家学者来校讲学,提高师生思想政治理论素养。四是加强高校思想理论研究。组织专门人才队伍开展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完善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规划,加强哲学社会科学学术话语体系建设,多出高级别的理论成果,建设服务区域发展的“智库”。

2.坚持文明引领。一是继续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围绕提高师生思想道德素质和学校整体文明程度,继续推进学校国家级文明单位创建20个项目建设工作,即“学习雷锋活动、志愿者服务活动、道德讲堂建设、学习型单位建设、文明有礼培育、勤俭节约活动、道德经典诵读、‘我们的节日’活动、文明风尚传播、文化体育活动、参与帮扶共建、优质服务、优美环境建设、教学质量、科技创新”15个基本项目和“中华经典诵读、‘刻古铭今’书刻造型艺术、廉政文化进校园、地方区域高校联盟、渤海文化艺术团”5个特色项目。二是加强和改进网络宣传思想工作。增强校园网站的思想性、教育性、服务性、互动性,完善学校网络评论员队伍,推进辅导员博客、思政课教师博客、校务微博微信网络媒体建设,充分利用学校官方微信、微博等新媒体平台,在订阅号设立相应的专区专栏,对有关内容进行转发、评论,共同打造原文学习、资料查询、心得体会的交流共享平台,加强网上舆论引导和思想疏导。加强校园网络安全管理,实施高校网络信息管理系统建设工程,使用实名登记制度和可追溯制度,形成快捷、管用的监管机制。落实国家网站、域名、IP地址备案的有关规定,制定网上信息发布和舆论引导工作规程。汇集研判网上师生思想动态,及时发现处置网上不良信息。

3.坚持文化引领。一是凝炼和培育大学精神。加强顶层设计,积极建设现代大学制度,制定并落实大学章程;总结办学经验,凝炼学校历史传统、地域文化、学科特色和知名学人(包括教师、学生、校友)等方面共同孕育创造的内容,形成结合学校发展实际的、全体师生认同的大学办学理念、价值取向和师生员工共同的思维方式及精神风貌,凝炼独具我校特色的大学精神和文化;加大投入,重视各种教学设施的建设和合理布局,不断充实、更新专业化教学设备;精心设计校园人文景观,体现学校的人文思想,办学理念,通过摆设各种伟人、名人雕像,布置富有哲理的大师语录、设立制作校园宣传橱窗和板报等,努力营造校园文化软环境,进一步物化和规范校园物质文化、精神文化、行为文化、制度文化,形成大学精神和文化的物化成果。二是营造主流意识形态文化氛围。采取多种形式,重点组织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在学生公寓区制作悬挂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经典名句精美展板240块。加强学校论坛、出版物和社团等阵地管理,建立申批管理制度、责任倒查和问责机制,明确工作责任,加强思想文化阵地管理,杜绝有害和违法言论传播。三是进一步加强改进新闻宣传工作。建立健全新闻信息发布制度,健全重大事件、重大活动、突发事件、舆情反馈、失实信息澄清等宣传工作机制,完善学校新闻发言人制度,把握新闻宣传的时、度、效,壮大主流思想舆论,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四是培育校园文化品牌。以文明单位创建活动为载体,结合师生社会实践、学生第二课堂,开展高雅校园文化活动,教育师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增强社会责任感,培养民族感情、爱国精神和高尚情操;打造校园文化精品,提升校园文化品位;丰富和加强人文教育的内容,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推出有助于培养学生科学精神、人文精神和审美情趣的校园文化项目,培育挖掘具有我校特色的校园优秀文化品牌。

4.坚持榜样引领。以榜样引领价值取向,以榜样引领前进方向,以榜样引领校园新风尚。一是学习榜样。开展学习国家、省、市、校各级各类先进典型活动,举办优秀教师报告会、师德师风报告会、人文素质报告会、文明有礼培育、英模先进事迹报告会等活动。二是选树榜样。积极选树学生欢迎、同事满意的教学标兵,科研能力强、成果丰富的科研能手,爱岗敬业、创新创业的先进典型,关爱师生、服务基层的先进典型,崇德向善、文明守法的先进典型,公平正义、诚实守信的先进典型。三是宣传榜样。用先进典型事迹教育引导师生,营造崇尚先进、学习先进、赶超先进的浓厚氛围。

(二)打造“三个队伍”,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师生的学习、工作、生活结合起来,与师生的全面发展结合起来,努力培养积极健康的人生态度、心理情感和高尚品质,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知行合一。

1.加大宣传力度,营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氛围。一是占领校园舆论宣传阵地。在学生公寓楼、各教学楼走廊、教室墙面制作名人名家、名言名句的宣传挂图。利用学校校园网站、校园广播、校报、文化长廊、宣传栏、标语牌等,加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力度,营造文明、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二是发挥五个宣讲团作用。利用学校十八大理论宣讲团、优秀教师报告团、大学生人文素质报告团、大学生文明礼仪宣讲团、红色经典宣讲团宣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现入脑入心。

2.打造“三个队伍”,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重点开展大学生、普通教职工和党员干部三个层次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一是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重点突出理想信念。加强诚信教育和思想道德与行为规范教育,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守纪律的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打造“勤学、修德、明辨、笃实”的当代大学生队伍;二是普通教职工重点突出职业道德教育。加强职业能力和专业素质,打造“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知识、有仁爱之心”的好老师队伍;三是党员干部着重加强领导干部作风建设。提高党员干部队管理水平和执行能力,提高党员干部的思想政治素质和工作业务能力,打造“为民、务实、清廉”好干部队伍。

3.开展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一是以社会实践活动为载体。重点发挥师生形势与政策报告会、大学生文明公约解读、大学生文明有礼培育、千名大学生进乡村及爱国主义教育等活动载体,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教育,加强党史国史校史和形势任务政策教育,增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二是深入实施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积极培育大学生骨干、团干部、班干部等青年马克思主义骨干。三是开展防范和抵制校园传教及其他渗透活动。加强校园反邪教宣传教育工作,依法加强对各类社会组织的管理,严禁非法组织到校园活动,严禁师生参与非法组织和非法活动。坚决防范和抵制境外非政府组织利用讲学、访问、交流等名义从事渗透破坏活动。

(三)创新思政课建设,打造教学和实践教学优秀成果

1.引进系例优秀教材。一是统一使用教材。引进使用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建立任课教师全员培训制度,做到“先培训,后上课”;二是教师集体备课。组织任课教师集体备课和教学观摩,引导教师加强对工程重点教材研究,把教材优势转化为教学优势;三是引进优秀教学视频、课件。充分利用新的教学视频、教学课件等优秀网络教学资源。

2.创新思政课教育教学模式与方法。一是丰富教学内容。坚持课内课外相结合,以案例式教学、时事政策教育、形势与政策报告等形式,丰富学习内容,拓宽学生视野。二是做好教学质量项目评选。继续开展“精彩一课”、“教学名师”、“教学团队”等教学质量项目评选,推进教学质量工程建设。三是课堂教学、专题教育与实践教学相结合。采取“走出去、请进来”方式,邀请校外专家学者来校讲学,组织学生参观考察教育基地等实践教学活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活动。

3.开展“树精品、强团队、促成果”思政课建设。一是打造省级精品课程。实施高校思政课建设体系创新计划,制定思政课建设规划和教师队伍建设规划,将思政课纳入重点课程建设;二是建设思政课“名师工作室”,培育教学名师。提供名师工作场所、组建名师团队、保障名师工作设备、提供名师活动经费等措施,保障思政课名师工作室建设和运行。通过骨干研修、择优资助、博士单招、国内访学等渠道,培养学科带头人和领军人才;三是申报高级别课题立项。整合学校教学资源,积极组织申报国家、省市哲学社会科学课题立项,争创省级以上教学、课题成果。四是保证思政课专项经费落实到位。按照国家、省文件要求,落实生均20元思政课建设专项经费。

(四)实施“三双”工程,加强“三风”建设,培育优良校风教风学风

1.实施“三双”工程,大力推进师德师风建设。一是实施“三双”工程。即青年教师“双向培养”工程(把青年教师培养成业务骨干,把业务骨干培养成党员)、“双满意”工程(教师满意、学生满意)、“双报告团”(优秀教师报告团、大学生人文素质报告团)工程,提高教师思想政治素质。全面落实《牡丹江师范学院加强和改进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实施方案》和《牡丹江师范学院开展双“四进”增强“四信”实施方案》,讲话精神“进教材进网络、进课堂进公寓、进支部进社团、进头脑进行动,增强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共产主义的信念、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心、对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的信赖,促进教师全面发展。二是扎实有效推进师德师风建设。执行思政课教师任职资格标准,健全任职准入制度、特聘制度和退出制度,建立专任教师定期注册制度。落实高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完善师德建设长效机制,加强教师岗前培训,严格执行师德底线要求,把职业道德和职业理想教育融入教师培养、培训和管理全过程。弘扬“课堂神圣”,坚持学术研究无禁区、课堂讲授有纪律。开展尊重课堂、尊重教师、尊重学生的“三尊重”活动,增强教师职业神圣感。三是加大师德师风考核监督力度。坚持政治和道德标准,健全教师考核考评标准体系,实行师德一票否决制,形成重师德、重教学、重育人、重贡献的考核监督机制,引导教师既要做学问之师,又要做品行之师,以学识魅力和人格魅力感染学生。建立教师师德诚信档案,健全学术不端行为监督查处机制。

2.加强“三风”建设,培育优良的校风。即“以团结打造校风、以严谨打造教风、以诚信打造学风”。重点加强培养目标、校规、校纪、教学及管理制度以及相应形成的严密的组织机构建设,构建“教、学、管”三位一体的校风建设体系,形成良好的大学内部治理体系。倡导积极健康向上的学风和教风,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成才观、价值观以及学会做人、做事。形成教风、学风、校风的良性互动。

(五)立足学生全面发展,努力构建“三全”育人格局

立足学生全面发展,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努力构建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格局,实现全校育人工作常态化、制度化、规范化和科学化。

1.实施全员育人。学校所有部门、所有教职工都负有育人的职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的主体是学校党政干部和学团干部、思政课教师、辅导员和班主任。学校党政干部和学团干部负责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组织、协调、实施;思政课教师负责对学生进行思想理论教育、思想品德教育和人文素质教育;专业课教师要结合专业课程渗透进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辅导员、班主任负有在思想、学习和生活等方面指导学生的职责。学校党政机关干部要做到管理育人,任课教师要做到教书育人,工勤人员要做到服务育人。广大教职工要以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和人格给大学生以潜移默化的影响。同时,要充分发挥“关工委”作用,通过多种渠道开展广泛深入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高在校大学生的综合素质。

2.实施全程育人。高度重视和切实加强大学生学习成长的全部过程中的思想政治教育。要认真研究大学生从入校到毕业整个过程成长成才的基本规律,根据学生的学习和生活规律,科学设计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把思想政治教育融入他们学习和生活的各个环节,渗透到教学、管理、服务的各个方面。要从学生入学教育入手,开展日常课堂教学和课外教育活动、周末文化活动和假期服务活动、团校和党校教育、教育实习和社会实践、就业指导等各个环节的教育和管理工作,使学生在大学期间的每时每刻都受到教育、经受锻炼、提高素质、增长才干。

3.实施全方位育人。在学校、社会、家庭的大环境中,通过各种途径、各种措施对大学生进行全方位的思想政治教育。一是要善于在社会的大环境中培养锻炼学生,要充分利用社会教育资源培养大学生适应社会、服务社会能力。进一步建立和加强同学生家长沟通联系的机制,相互配合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二是开展丰富多彩的主题教育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开展“我的中国梦”、“厉行节约,反对浪费”、“三爱”“四节”、“三尊重、四表率”等主题教育活动,提高学生的精神修养。开展大学生暑期“三下乡”、大学生“四进社区”、学雷锋活动、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校园文化艺术节、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大赛、网络平台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大学生社团、思想理论教育系列讲座以及学生喜闻乐见、寓教于乐的学术、科技、体育、艺术和娱乐活动等,对大学生形成立体化、网络化、全方位的教育感染作用,实现良好的综合效应。

四、保障机制

1.完善宣传思想工作机制。建立和完善学校党委抓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党委成员按照工作分工,抓好分管部门、单位的意识形态工作,宣传部在党委统一领导下要履行好意识形态工作的指导、组织、协调、督查和落实工作。建立健全党委统一领导、党政工团齐抓共管、宣传部牵头、有关部门和院(系)共同参与的工作机制,完善宣传部机构设置,保障宣传经费预算。

2.加强宣传思想工作队伍建设。统筹推进党政干部和共青团干部、思政课教师和哲学社会科学教师、辅导员班主任和心理咨询教师等宣传思想工作骨干队伍建设。坚持高标准选配宣传思想干部,把政治上坚定和在理论上、笔头上、口才上有专长的优秀干部充实到宣传部门,对不适合、不适应宣传工作岗位的干部及时做出调整。推进落实党委宣传部长由校党委常委兼任工作。加强宣传思想工作人才培养和系统培训,为他们成长创造条件。

3.构建高校宣传思想工作大格局。充分认识加强和改进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极端重要性和现实紧迫性,把这项工作始终摆在重要位置,切实加强领导。建立健全宣传思想工作评价考核、责任追究机制,构建校内校外协同推进的宣传思想工作整体格局。

附:牡丹江师范学院宣传思想工作领导小组

组 长:王育伟

副组长:孙先民梁中贤

成 员:校领导、党委委员、纪委委员、基层单位党政负责人

办公室:党委宣传部

主 任:秦植林

党委宣传部

2015年6月12日